引领铝产业链发展最前沿 走进双元铝业电解铝生产车间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混合炉内铝液开始流入生产线,通过先进的生产线变成了优质的成品铝锭。 “生产出优质铝锭,为下游企业提供充足的原铝供应,更是为后续生产出优质的铝加工产品提供坚实基础。”贵州鑫泰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双元铝业)副总经理吴翔说:“作为铝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双元铝业一直全力做好稳生产保供给工作,对下游企业提供服务保障,确保铝产业链稳定健康发展。”
近年来,在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转型压力交织叠加下,双元铝业焕发出强劲的内生动力,在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不断引领铝产业链做精最齐。日益蓬勃的水城经济开发区铝产业链正在挺起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数据是最直观的例证。双元铝业自复产以来,截止到2020年6月,已完成原铝产量5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69.32亿元以上,实现直接就业700人以上。以双元铝业为依托的铝产业全链条,2019年完成产值40.06亿元,今年1至5月,铝产业全链条完成产值20.15亿元。铝产业正在加速地方工业结构的“蜕变”,成为开发区乃至全县产业新动能的强劲“引擎”。
亮眼数字的背后,是开发区产业变革的紧迫感。为此,在开发区的统筹部署下,双元铝业在紧促的步伐中,抢抓新时代产业机遇,顺应产业趋势,全面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领塑成铝产业链体系的全新样貌。双元铝业在不断推动已基本成型的锭、棒、板、线、材等5条产业链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协助开发区引进一批铝加工企业的进驻,建成贵州第一条安邦得全自动立式静电粉末喷涂生产线;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铝漆包生产线;贵州第一条铝制屋面瓦、墙面瓦生产线,成为贵州的“首个或者第一”,填补了贵州铝加工领域的空白。 “我们着力加大引进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创新型企业,开发一批标志性新产品,推动产业高端化、终端化、高效益发展。目前热轧、冷轧、箔札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逐步形成薄、中、厚系列化精品板材产品系列,铝产业链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吴翔说。
走在技术发展最前沿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之一。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成为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和新动能的战略方向。双元铝业依托引进的“田海军大师工作室”,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近年来取得多项研发成果,同时也打造了一支创新能力强的研发团队。 贵州鑫泰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双元铝业)副总经理田海军介绍:“几年来,为确保更好地引领铝产业链健康发展,公司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分别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贵州民族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等合作共同研究开展了多个项目,对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2016年以来,双元铝业以自主研发或合作开发的形式对各个工序进行研究、优化,共申报发明专利8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2项,其中,“一种高效型新型铝电解槽密封保温槽盖板”“一种便于组装的铝电解槽槽上部保温装置”等9项实用新型专利已取得资格证书,为进一步促进公司提质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进而为铝产业链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站在科技创新最前沿 高端铝产业发展的背后,是已高科技投入为主要内容的创新驱动。双元铝业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按照“以科技支撑兴园、以科技创新兴业”的发展战略,推动铝产业与中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贵州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深化合作,促进“产学研用”联合开发,建立高品质铝、高精铝合金研发基地。 田海军介绍:“公司一方面加强自主研发专利,一方面加大产学研合作,在铝的应用、复合型新材料,特别是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运动器械、全铝家居等这些领域下功夫,争取谋取新的突破。” 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开展产业顶层设计规划,双元铝业在开发区的安排部署下,不断推动水城经开区铝及铝加工产业研发中心加快建成。通过产品开发、质量管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两化融合等为重点,在企业技改、科技攻关、工艺流程设计、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建复合型新材料,推动铝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突出双元铝业的核心地位,通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再造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水城经济开发区铝及铝加工全产业链向国家级的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的商业模式迈进。”贵州鑫泰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厚涛表示,依托“1+3+N”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产业大招商和“双千工程”,水城经济开发区铝及铝加工全产业链发展信心十足,未来可期,必将在产业大发展浪潮中行稳致远、杨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