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出口禁令影响农民和经济的事实后,印尼政 府终于重新开放棕榈原 油(CPO)及其衍生产品的出口。然而在短期内,出口禁令作为应对市场动荡的休克疗法还是有用的。
此外,Z高检察院为铲除食用油交易黑手党而采取的法律步骤理应继续下去,让包括政 府官员和商界的所有各方,不再滥用适用的规则。政 府必须确保国内市场义务(DMO)政策有效运行,并揪出其暗中把玩操纵者。
政 府如今实施国内市场义务(DMO)和国内价格义务(DPO)政策,以维持国内食用油的供应及可负担性。上述政策是在棕榈原 油(CPO)及其衍生产品出口于5月23日周一重新开放后实施的。
经济统筹部长艾尔朗卡•哈尔塔托(AirlanggaHartarto)在上周说:“上述政策实施后,贸易部将努力执行国内市场义务规定,以确保食用油原材料的供应。此外,参考金 融和发展监督局(BPKP)的研究,贸易部也执行国内价格义务规定。”
政 府将保持1000万吨的国内市场义务,其中800万吨分配给国内市场,200万吨用于储备。贸易部随后将确定每个生产商需要满足的国内市场义务数量。艾尔朗卡说:“贸易部还将建立一个机制,将食用油的生产和分配均匀分发到社区,并按目标进行。”
艾尔朗卡说,通过工业部的数字应用程序,即散装食用油信息系统(Simirah)的持续监控,上述分配机制将确保供应的可用性。不遵守规定的公司将根据适用的法规受到惩处。
禁止出口政策导致散装食用油供应量大幅增加,甚至超过了国家月度需求量。政 府将确保食用油的供应妥善分配到消费者层面。艾尔朗卡表示,全国平均食用油需求每月达到19万4634吨。2022年3月,即棕榈原 油出口禁令实施前食用油供应量为6万4626.52吨,仅能满足月需求量的33.2%。
经济与法律研究中心(Celios)主任彼玛(BhimaYudhistiraAdhinegara)认为,取消毛棕榈油出口禁令证明了禁止毛棕榈油和食用油出口的政策是一个致命的错误。这是因为在社区层面上,食用油的价格仍居高不下,另外因国内毛棕榈油供应过剩,鲜果串的价格暴跌,让油棕种植者处于不利地位。
彼玛遗憾地表示,停止出口政策的影响使国家损失了6兆盾以上的收入,此外还面临与棕榈原 油出口活动相关的航运物流部门的压力。5月20日,彼玛对Sinarharapan.co说:“由于禁止棕榈原 油出口,外 汇损失已经相当高,影响了金 融部门的稳定。”
棕榈原 油出口禁令确实威胁到了印度市场,一直是棕榈原 油Z大买家的印度每年进 口约1300到1350万吨植物油,其中约800到850万吨(63%)为棕榈油。而棕榈油的45到50%来自印度尼西亚,其余来自邻国,即马来西亚。
然而,自从印尼实施棕榈原 油出口禁令后,印度转向马来西亚购买棕榈原 油,因认为马来西亚政 府的政策更稳定。
印度溶剂萃取协会(SEA)主席AtulChaturvedi表示:“这对印度来说得到巨大的缓解,肯定会有价格调整,但我们开始摆脱对印度尼西亚的依赖,并增加我们从马来西亚和泰国采购的棕榈油数量。”
因此需要解除毛棕榈油出口禁令,以挽救外国市场,并帮助数百万受到农产品价格下跌打击的农民.
政 府从棕榈原 油出口禁令获得一个宝贵的教训,即在制定政策前必须全 面了解问题的本质,以免产生不利影响。从后来出现的案例来看,混乱局面的发生是由于政 府官员与不负责任的人暗中勾结、胡作非为造成的。
因此,我们鼓励有关食用油和棕榈原 油的法律案件得到彻 底解决。损害国家人民利益者都必须承担其法律责任和受到严惩,惟如此日后才有望不再发生类似的必需品短缺混乱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