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解工到现在的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铸造厂生产副厂长,23年的工作生涯里,何奋奇几乎每天都在生产工作一线。 “这么多年在生产线上,坐不惯办公室,总觉得在一线心里踏实。”何奋奇说。
1997年,从甘肃冶金工业学校冶炼专业毕业的何奋奇来到了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到企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电解工。
相较于干净安静的工作环境,电解工每天在高温强磁场的环境里工作,衣服总是湿淋淋,皮肤总是干巴巴,脸上总是灰突突,忙碌起来连喝口水都顾不上。当时和他一起分到电解车间的学生多达130多人,好多人忍受不了这样艰苦的环境,纷纷辞职走人。
但何奋奇却充满了工作的喜悦: “上班的第一个月就领到了700多元的工资,在人们生活水平还不高的年代,对于我们这样平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他当时激动万分,庆幸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留在这里。
在以后的日子里,上班时跟着老师傅学技术,下班后看专业书籍巩固基础,除了睡觉吃饭,何奋奇把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与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相比,在这里工作,改变了我们家的生活条件和家庭面貌,还有老师傅手把手教技术,我是打心底爱这份工作,喜欢这个企业。”因为热爱,所以感恩,努力的他很快成为同批人里出类拔萃的那一个,最早当上了小组长。2010年前后几年,电解铝快速增长,各企业不同程度出现了人才流失。很多人认为他应该走出去寻求更大的发展,他没有走;因为技术过硬、勤恳踏实,善于管理,几家新建铝厂的领导点名要,他依然没有走。
2011年6月,第三电解厂生产大幅波动,各项指标劣化,成为公司的心病,当即决定要把他从安逸平稳的一电解调到三电解,何奋奇二话不说,立即奔赴岗位。同年11月,放心不下生产和车间,他放弃了省总工会安排去庐山的疗养机会。 2015年4月,因为管理的需要他从六车间第二次调整到五车间,并再次放弃去北戴河疗养的安排。他告诉记者,跟出去休假比起来,看到不稳定的情况一点一点在好转,才是他最高兴的时候。
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他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每天都在快速进步,在岗位上多干一点,也从来不觉得会吃亏,这不但使大家都喜欢他,争着要他,还成了领导非常信任的员工。
2019年4月,公司决定收回兰州华宇租赁的生产线,让已经是生产副厂长的何奋奇负责管理。何奋奇夜以继日扎根在生产一线,熟悉和掌握对他而言是空白点的合金化生产工艺和管理,把一个曾经连续亏损4年,且安全事故频发的小企业,管控运行的非常平稳。当年8个月,合金棒产量达到5.9万吨,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40万元。在行业形势仍然不景气的情况下,成为企业效益的一个显著增长点。
“当我需要一片绿叶的时候,你给我了一棵大树,我需要一棵小树的时候,你却给我了整片森林。”这是何奋奇最喜欢的一句诗歌。从贫苦农村到城市安家,从“全国劳动模范”到奥运火炬手,荣光的背后是何奋奇感恩企业,踏实奋斗的人生。